
电脑玩家对于速度的追求永无止境,尤其在硬盘的读取、写入效率方面,更大大影响了系统日常操作的使用体验。 随着Intel与AMD在处理器、主板芯片组上,对PCIe 5.0的标准支持陆续到位,我们终于能在最近几个月内,看见PCIe 5.0规格的固态硬盘,正式投入消费市场。
面对PCIe 5.0 SSD急速新世代的到来,相信读者对于它肯定带有不少疑惑,例如速度表现、容量规格、发热耐用性、售价是否合理等等,在本次的特别企划中,我们将会通过问与答的方式,一一为读者提点迈入PCIe 5.0固态硬盘世界的各种注意事项。
此外,即便目前市面上的PCIe 5.0SSD产品选择仍然有限,但由于主要硬盘大厂,例如希捷、美光等等主要存储设备制造商,皆已经推出了相关产品,因此我们依然会进行简单的盘点。
更加高速的 SSD 产品终于到来!
综观固态硬盘产品于消费级电脑市场的发展历史,相较于传统硬盘的缓慢进步,SSD于效能与产品选择上的爆发性成长,确实称得上有目共睹。
遥想固态硬盘甫推出的时代,即便当时SSD产品的读写效能,无论是SATA或PCIe 3.0规格,皆已经大幅超越传统硬盘,但由于高昂的售价及贫乏的储存容量,所以彼时的SSD几乎被消费者视为「中看不中用」的零组件,鲜少将其纳入装机时的重点考量。 但随着SSD的制造成本和售价逐渐下降,固态硬盘与HDD之间显著的效能差距,使它渐渐成为了许多人组装电脑时的标准配备,进一步带动了技术革新,令储存容量不断增长,制造商与产品选择也大量增加,并形成了现今「要大容量买 HDD,要高速买 SSD」的双足鼎立之势。 不只是在计算机DIY领域,家用游戏主机如PlayStation 5,消费者若要扩充储存容量,同样也得通过额外追加一条SSD的方式,才可以增加游戏安装空间,而这类应用对于固态硬盘产品的尺寸、散热及效能要求则更为苛刻。

PCIe 4.0 到 5.0 的高速过渡
俗话说「快还要更快」,得利于 PCIe 界面标准近几年来的不断革新,固态硬盘产品也随之受惠。 有别于从PCIe 3.0到4.0之间缓慢的发展速度,事实上距离第一条消费级PCIe 4.0SSD正式发表,也不过是仅仅4年前的事情,但现在PCIe 5.0产品就已经来到我们眼前。
生态系厂商对于PCIe 5.0规格的态度,亦是促成次世代SSD产品快速发展的原因。 举例来说,Intel从第12代处理器开始,才加入对PCIe 5.0标准的支持,而在此之前的Intel CPU产品则仅支持PCIe 3.0,英特尔相当于跳过了整个PCIe 4.0世代,这也迫使厂商加速PCIe 5.0SSD产品的推出。

以新代旧暂时不会发生
很多消费者都想问,当PCIe 5.0 SSD推出后,过去的PCIe 3.0、4.0固态硬盘,会不会因此而遭到世代交替,并且从市场上完全消失? 然而,这个答案其实是否定的。
根据市场分析以及笔者对业内人士进行访谈后得知的情报,在短期、可预见的未来,PCIe 3.0、4.0与5.0,三种规格的SSD,都将同时存在于市面,并且不断推陈出新,给予消费者多样化的选择,至于没有彻底「以新代旧」的理由,笔者将留待后面的Q&A章节进行解答。

PCIe 5.0 SSD 常见疑惑 Q&A
虽然说经过PCIe 3.0、4.0的发展,大多数消费者对于固态硬盘产品,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熟悉,但PCIe5.0 SSD仍然有不少值得讨论,甚至是为大众带来疑惑的地方。
在此,笔者统整了数个关于PCIe 5.0固态硬盘的常见问题,包含速度、容量、耐久度、价格与应用情境等等,以目前所知的情报,一一为读者进行解答。
Q1:PCIe 5.0 SSD 速度有多快?
以目前市面上已经推出的PCIe 5.0固态硬盘而言,这些产品的读取和写入速度,平均都能达到10,000MB/s水平,也就是大概10GB/s左右,高于PCIe 4.0 SSD的理论速度极限,不过实际情况仍然得视用户电脑的硬件规格,以及当下的操作情境而定。
在过去PCIe 4.0×4传输界面下,理论上SSD的读写速度极限约为8GB/s,目前市面上也确实能看见接近此目标的PCIe 4.0固态硬盘产品; 而到了PCIe 5.0×4规格,SSD的传输速度极限则被推进到了16GB/s,即先前标准的两倍。
换句话说,即便目前已经发售的PCIe 5.0 SSD产品,其读写速度只有10GB/s出头,但在未来绝对会出现12GB/s、14GB/s,甚至于达到极限的16GB/s固态硬盘产品,只待技术获得进一步突破,并且应用于消费级SSD之上。
影响未来传输速度不断往上提升的关键,除了一定得解决的PCIe 5.0 SSD高发热问题之外,包含控制器、晶粒质量、讯号传输等等,也都要同步获得改进,但得花上多久时间才能得到突破,目前仍难有定论。


Q2:PCIe 5.0 SSD 的容量选择?
随着固态硬盘的NAND快闪存储器技术,从 SLC、MLC、TLC 到 QLC,不断往前推进,现今 SSD 的储存容量自然已不可当日而语,无论制造成本或售价,也都得到了相应的下降。
目前市面上已经推出的PCIe 5.0固态硬盘产品,大多采用了技术成熟的 TLC 颗粒,因此储存容量至少都可以从 1TB 起跳。 以美光科技的Crucial T700而言,这款SSD使用了232层的TLC 3D NAND,最高容量可达4TB,另外还有1TB与2TB的弹性选择。
随着QLC颗粒SSD正在逐渐进入市场,并且应用于PCIe 4.0固态硬盘产品上,不久的将来我们应该也能看见PCIe 5.0规格的QLC固态硬盘推出,届时翻倍的储存容量、砍半的市场售价,皆成为了可以预期的景况。
不过偏好小容量或MLC SSD的消费者,未来可能会有些失望,毕竟TLC、QLC产品拥有显著的价格优势和容量性价比,因此1TB很有可能成为将来SSD产品的储存空间下限,而MLC固态硬盘更会逐渐从市场上消失。

Q3:PCIe 5.0 SSD 的价格较高?
大多数3C新品推出后,都会出现一段价格高原期,而技术最先进的PCIe 5.0固态硬盘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小时候胖不是胖,现在的贵也不是贵。 近几个月以来,SSD市场称得上「杀声一片」,无论PCIe 3.0、4.0或5.0产品,皆出现了显著的降价趋势,为消费者带来利多。
原本价格就处于高档水位的PCIe 5.0固态硬盘,隔几周就降价的情况所在多有,因此想要尝鲜的DIY玩家,其实不妨瞄准机会,趁产品打折、促销活动时尽早入手,享受PCIe 5.0 SSD带来的急速传输体验。

Q4:PCIe 5.0 SSD 容易发热吗?
除了价格之外,PCIe 5.0固态硬盘另一项罩门,莫过于其运作时所产生的巨大热量,这使得如何处理SSD所发出来的废热,成为了晶粒、控制芯片与硬盘制造商,多方单位想要共同寻出解决之道的棘手问题。
虽然说硬盘工作时本来就会发热,且无论PCIe 3.0、4.0的SSD产品,甚至于传统硬盘都会面临如何处理热量的问题,但是由于PCIe 5.0 SSD大多采用M.2形式尺寸,使得SSD的散热面积显著缩小,而不断叠加的晶粒层数,又令废热容易累积,加上传输速度、每秒操作次数的大幅提升,皆让PCIe 5.0 SSD的温度比PCIe 3.0、4.0 产品来得更高,而且更加难以散去。
温度是影响电脑零组件寿命、稳定性的最大关键,PCIe 5.0 SSD的积热问题,不只会使固态硬盘的可靠性下降,也无法时刻发挥最大传输速度,所以厂商们也开始各显神通,提出各种方案来解决新世代SSD的超高发热量,至于实际上有哪些方法,笔者留待下个问题进行解答。


Q5:PCIe 5.0 SSD 的散热配件?
前面提到,温度是PCIe 5.0固态硬盘的罩门,为了提供稳定、长时间的使用体验,并且延长SSD产品的使用寿命,零组件制造商们开始使出各种花招,想尽办法为SSD进行有效散热。
举例来说,十铨科技推出的T-FORCE CARDEA Z540,就在SSD上附加了石墨烯散热贴片; 而美光科技的 Crucial T700 也推出了带有小型散热器的版本,配合未附散热器但体积兼容性更高的普通版,让消费者拥有多样化的选择。
除了被动式散热片、散热器之外,也有厂商选择使用更加激进的主动式散热解决方案,例如博帝科技的Viper PV553即是直接在SSD的上方,盖上一颗迷你风扇,而坊间甚至也能买到类似CPU风扇结构的主动式M.2散热器,令PCIe SSD的运作热量大幅下降。
主板制造商也非常积极解决PCIe 5.0 SSD的发热问题,市面上多数较为高端的主板产品,现在都会为M.2插槽附加散热装甲并覆盖其上,藉此增加固态硬盘的散热面积。 只不过要特别注意,若购买内置散热器,而非只有散热贴片的SSD产品,通常主板所随附的散热装甲将无法同时使用,因此选择通过哪种方案来冷却固态硬盘的热量,将是入手产品前需要留意的问题。

Q6:PCIe 5.0 SSD 的应用情境?
许多消费者对于PCIe 5.0固态硬盘最大的疑惑,在于这么高的传输速度,到底要应用于哪些地方? 毕竟PCIe 4.0 SSD的速度,其极限已可达到8GB/s,现在将速度再翻倍,真的还有任何实质效益吗?
事实上,对于一般电脑用户而言,PCIe 5.0固态硬盘所带来的效能进步,确实无法充分反映在日常生活的系统操作情境之中。
原因在于,通常我们使用电脑时,普遍会面对到的状况,大多是小容量且零散的文件复制、搬移,因此真正利用到PCIe 5.0 SSD最高速度的机会并不多,所以若谈起日常的系统操作,PCIe 4.0、5.0固态硬盘之间,由于最高速度所造成的体感差异,就没有如此明显。
但对于经常加载、处理大容量文件的用户,例如影音媒体剪辑、工程绘图、程序开发等等,PCIe 5.0 SSD所带来的优势,自然将变得更加显著。
换句话说,PCIe 5.0固态硬盘适合的应用情境,目前主要还是面向各领域的创作者,借由加速大型文件的处理时间,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工作体验。

Q7:PCIe 5.0 SSD 对游戏的帮助?
前面提到,目前PCIe 5.0固态硬盘最主要的应用情境在于创作者领域,那么对于游戏玩家来说,若使用极限速度更快的SSD,在实际游戏体验方面,是否会有任何帮助呢? 这个答案绝对是肯定的。
由于现代的电脑游戏,动不动就要求了上百 GB 的安装空间,玩家除了要给予足够的硬盘容量,以便存放相关游戏文件,更快的 PCIe 5.0 SSD 更能发挥速度优势,大幅降低游戏的加载时间,令玩家的游玩体验变得更流畅。
藉由微软DirectStorage技术以及GPU解压缩功能的配合,加上PCIe 5.0固态硬盘解放效能瓶颈,将能有效加速游戏内高解析度材质的算图速度,以更短的时间载入必要素材,甚至于进一步减少处理器的使用率,让系统具备更多余力进行多作业业。

Q8:PCIe 5.0 SSD 的系统要求?
想要体验PCIe 5.0固态硬盘的极致速度,除了必须购买正确的产品外,大多数消费者的电脑硬件,应该都得迎来一次巨大升级,主要涉及处理器和主板。
首先在处理器方面,Intel从第12代CPU开始,正式支持了PCIe 5.0标准,至于AMD则是从Ryzen 7000系列处理器开始支持,因此,消费者若想使用PCIe 5.0 SSD,就得选择两大阵营近期推出的新款CPU。
至于主板方面就比较复杂了。 由于PCIe 5.0的传输信号,目前都是由中央处理器直接进行负责,因此各家厂商目前都偏好于较高阶的主板上,设计PCIe 5.0扩充插槽,形式则有M.2与标准PCIe扩充卡界面,而且还不一定两种插槽兼具。
至于定位较低阶的芯片组与主板,即便兼容于Intel第12代、第13代或AMD Ryzen 7000处理器,但对PCIe 5.0 SSD或扩充卡的支持,通常也相对缺乏。 例如采用AMD AM5平台入门款芯片组A620的主板,基本上都没有PCIe 5.0插槽能够使用,消费者必须选择B650芯片组以上的产品。
正由于主板对PCIe 5.0的实际支持情况,太过多样且复杂,所以消费者购买新款主板之前,一定要先确认板子上是否有支持PCIe 5.0 SSD的M.2插槽,否则直接选择最新推出的Z系列或X系列旗舰主板,应该就成为了最为干脆省心的解决方案。


Q9:PCIe 5.0 SSD 的兼容性?
基本上,所有PCIe 5.0 SSD皆完全兼容于先前的PCIe世代标准,包含PCIe 3.0与PCIe 4.0。 换句话说,当消费者将PCIe 5.0固态硬盘插上PCIe 3.0或4.0插槽时,该SSD依然能够正常运作,但最高传输速度将被限制到接口速度的理论极限,例如以PCIe 4.0×4而言即是8GB/s。
那么如果情况反过来,将PCIe 4.0 SSD安装到PCIe5.0插槽呢? 答案是固态硬盘依然会正常运作,但传输速度将会被限制到SSD本身的极限,PCIe的世代兼容性,有效降低了用户因错误安装而导致电脑损坏的风险。 特别提醒,虽然将世代不同的PCIe插槽与固态硬盘互相搭配,理论上不会出现兼容性问题,但由于大多数主板上,通常都只有一条或两条的PCIe 5.0 M.2插槽,所以安装PCIe 5.0 SSD时,请务必以规格较高的插槽为优先安装位置,藉此获得最高的资料传输速度。
Q10:我该换 PCIe 5.0 SSD 吗?
虽然目前市面上的PCIe 5.0固态硬盘产品,其品项正在逐渐增多,但昂贵的价格仍使它缺乏足够CP值,因此在意性价比的消费者,目前仍该以PCIe 4.0或3.0产品为优先。
如果是追求极限效能的消费者,并且手上已经拥有或准备组建次世代的系统平台,即Intel第12代、第13代及AMD Ryzen 7000系列处理器,并且主板支持PCIe 5.0接口规格,拥有内置的PCIe 5.0M.2插槽,那么PCIe 5.0固态硬盘现在就是一个值得尝鲜的目标。
在可预见的未来,PCIe 5.0 SSD将与PCIe 4.0、3.0固态硬盘,同时存在于市场上,消费者可以视自己是否拥有高速传输需求,例如大容量的文件搬迁、影音媒体编辑或游玩大型游戏等等,藉此判断自己是否真的需要PCIe 5.0 SSD。

PCIe 5.0 SSD 产品介绍
经过近两年的酝酿,在生态系相关零组件的支持陆续到位后,我们终于能够在消费市场上,实际购买到PCIe 5.0规格的SSD产品。 因此,本次特别企划也挑选了6款PCIe 5.0固态硬盘,并且附上特色介绍提供给读者参考。 即便在未来PCIe 5.0 SSD产品将愈来愈多,但对于想要尝鲜的DIY玩家,现在入手其实也是个不错的时机。
Seagate FireCuda 540

产品规格
● 传输接口:PCIe Gen5×4、NVMe 2.0
● 读取速度:最高 10,000MB/s
● 写入速度:最高 10,000MB/s
● 容量选择:1TB、2TB
● 尺寸标准:M.2 2280
● 散热组件:无
由希捷科技所推出的 FireCuda 540,为 Seagate 旗下当前速度最快、性能最高的消费级 M.2 2280 规格 SSD 产品。 根据官方规格表,FireCuda 540的循序读取速度达每秒10,000MB,循序写入速度则上看每秒10,000MB,若与SATASSD相比,速度快上了17倍。
FireCuda 540 采用最新 3D TLC NAND 技术,配合通过 Seagate 验证的 E26 控制器,使它兼具优秀的速度与耐用性,帮助玩家和创作者突破极限。 FireCuda 540 目前推出 1TB 与 2TB 版本,MTBF 高达 180 万小时,TBW 亦超过 2,000TB,产品皆随附资料救援服务和 5 年有限保修。
MSI SPATIUM M570 HS

产品规格
● 传输接口:PCIe Gen5×4、NVMe 2.0
● 读取速度:最高 10,000MB/s
● 写入速度:最高 10,000MB/s
● 容量选择:1TB、2TB
● 尺寸标准:M.2 2280
● 散热组件:有
微星(MSI)所推出的固态硬盘产品SEPATIUM M570 PCIe 5.0 NVMe M.2 HS,以最新的PCIe Gen 5控制器技术,搭配最先进的3D NAND闪存,提供相较于上一代SSD高出1.5倍的读写速度,为专业人士、内容创作者和玩家带来急速选择。
SPATIUM M570 HS 的最大特色,莫过于产品随附的青铜色铝制散热器,堆叠式鳍片结构可以有效散发 SSD 的热量,并在繁重的工作负载下,随时保持最大资料吞吐量。 它拥有高达 10,000MB/s 的连续读取和写入速度,并提供 1TB 及 2TB 容量选择,具备最佳性能和持久耐用性。
Crucial T700

产品规格
● 传输接口:PCIe Gen5×4、NVMe 2.0
● 读取速度:最高 12,400MB/s
● 写入速度:最高 11,800MB/s
● 容量选择:1TB、2TB、4TB
● 尺寸标准:M.2 2280
● 散热组件:无/有(双版本)
美光科技全新固态硬盘旗舰产品 Crucial T700 PCIe Gen5 SSD,采用了美光 232层 TLC NAND,较前一代 PCIe Gen4 SSD 快上近两倍,循序读取和写入速度分别能突破 12,400MB/s 与 11,800MB/s,高达 1,500K IOPS 的随机读取/写入速度,更可为游戏、视频编辑、3D 算图和工作负载量较高的应用程序有效加速。
针对消费者的不同需求,Crucial T700 SSD分别推出了无散热器及随附优质铝和镀镍铜散热器,总共两种款式选择,藉由发挥最大散热效果,减少热量对SSD效能所造成的影响,同时消费者也无需承担风扇噪音或水冷故障的潜在风险。
AORUS Gen5 12000

产品规格
● 传输接口:PCIe Gen5×4、NVMe 2.0
● 读取速度:最高 12,400MB/s
● 写入速度:最高 11,800MB/s
● 容量选择:1TB、2TB
● 尺寸标准:M.2 2280
● 散热组件:有(选配)
由技嘉科技旗下电竞品牌所推出的AORUS Gen5 12000SSD,产品内置PHISONPS5026-E26 PCIe 5.0×4主控芯片,搭配最新的232层3DTLCNAND快闪存储器,提供玩家循序读取/写入分别高达12,400MB/s和11,800MB/s的顶级效能。
AORUS Gen5 12000 SSD 不仅具备更快的传输速度,还能带来低延迟的游戏体验,可谓硬核游戏玩家及绘图渲染专业人士的绝佳选择,若选配 M.2 Thermal Guard XTREME 散热器,更能借助两组热导管和堆叠式鳍片,加上先进的纳米碳涂层技术,进一步稳定 SSD 运作效能,甚至避免可能的数据遗失或损坏,提升资料储存可靠性, 享受更流畅日常操作体验。
T-FORCE CARDEA Z540

产品规格
● 传输接口:PCIe Gen5×4、NVMe 2.0
● 读取速度:最高 12,400MB/s
● 写入速度:最高 11,800MB/s
● 容量选择:1TB、2TB
● 尺寸标准:M.2 2280
● 散热组件:有
十铨科技T-FORCE CARDEA Z540 M.2 PCIe 5.0固态硬盘,采用最新的PCIe Gen5×4传输接口,并支持NVMe 2.0协议,将SSD的读写速度推上12,000 MB/s及11,000MB/s大关,为玩家带来前所未有的划世代极速电竞体验。
CARDEA Z540 搭载超薄石墨烯散热贴片,它拥有完美六角蜂巢晶格结构,具备优异的水平传导性,可将 SSD 运作时产生的热量快速横向扩散,借此提供优异的散热效果,令产品稳定运作。 此外,CARDEA Z540 还会结合内部温度感测,动态调节效能输出,有效监控及避免过热使用 SSD,保护数据完整性,同时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PATRIOT Viper PV553

产品规格
● 传输接口:PCIe Gen5×4、NVMe 2.0
● 读取速度:最高 12,400MB/s
● 写入速度:最高 11,800MB/s
● 容量选择:1TB~4TB
● 尺寸标准:M.2 2280
● 散热组件:有
在日前举办的2023年 Computex 台北国际电脑展期间,美商博帝科技特别展出了 PATRIOT Viper PV553 固态硬盘产品,它采用了支持PCIe Gen5×4传输接口的 PHISON PS5026-E26 控制芯片。 官方表示,Viper PV553 的连续读取速度将可达 12,400MB/s,而连续写入速度亦可达 11,800MB/s。
不只传输性能优异,Viper PV553的外观设计及精巧的主动式散热解决方案,皆获得国外科技媒体的高度评价,博帝科技也预计提供1TB到4TB的弹性储存容量,为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多样选择。 目前 Viper PV553 尚未正式公开发售日期,但距离消费者实际体验到这款产品,应该不会等待太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