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在2024年CES公布针对桌上型AM5插槽的Ryzen 8000G系列APU,在正式开卖前AMD提供其中的Ryzen 7 8700G、Ryzen 5 8600G两款处理器进行评测,虽然Ryzen 7000系列也同样整合GPU,不过在产品的定位仍与Ryzen 8000G系列不同,以下就简单的针对两颗Ryzen 8000G处理器的特色与产品定位进行介绍。
源自移动平台的高性能APU

▲Ryzen 7 8700G规格皆近Ryzen 7 8845HS
虽然Ryzen 8000G是桌上型处理器,不过其根源则是来自行动平台的Ryzen 8040系列、其实也就是Ryzen 7040系列的强化版本,基本架构是由Zen 4 CPU与Radeon 700M系列构成,乍看下与Ryzen 7000桌上型处理器选择相同的架构组合,但实质上在产品概念则截然不同; 相较Ryzen 7000将重心放在CPU效能、内置GPU只是附加,Ryzen 8000G系列则是体现传统AMD APU在CPU与GPU追求平衡的作法。

▲Ryzen 5 8600G规格接近Ryzen 5 8640HS
Ryzen 8000G的CPU控制在最多8核心16线程,但GPU则提供到最多12核心,远高于Ryzen 7000系列的双核GPU,这也意味着Ryzen 8000的内置显示可提供更出色的游戏娱乐性能,并足以提供初阶的游戏需求,同时,此次AMD提供的Ryzen 7 8700G、Ryzen 5 8600G还是支持Ryzen AI技术的产品, 提供最高16TOPS的AI性能,故也与Ryzen 7040、Ryzen 8040移动平台同样支持Windows内置的视频增强功能,不过这部分的需求就见仁见智。
较Ryzen 7000的CPU较弱但GPU明显提升

▲相较Ryzen 7000 CPU同核心数产品,Ryzen 8000G的L3快取砍半
不过Ryzen 8000G系列毕竟定位在追求整体平衡而的产品,在架构设计仍有不及追求纯CPU运算效能的Ryzen 7000之处; 其一是最高时脉相对受限,以8核心的Ryzen 7 8700G对比同为65W TDP的Ryzen 7700,即可看到最大超频时脉较低,仅达5.1GHz,同时L3快取也直接砍半;另外较明显的差异就是PCIe通道也仅提供PCIe Gen 5,同时总通道数量也减少许多,原生仅有20条PCIe Gen 4通道。

▲与Ryzen 7000相比,Ryzen 8000G也仅提供PCIe Gen 4通道
也由于通道为PCIe Gen 4,搭配X670系列的意义不大,故AMD此次官方提供搭配的主板为B650芯片组。 因为AMD官方定义B650的PCIe Gen 5通道为选配,考虑到会选择Ryzen 8000G而非Ryzen 7000系列的用户需求,B650也有助于减少整体建置成本,笔者认为甚至选择更入门的A620芯片组主板也不成问题。
搭配B650主板刚刚好、选择A620主板也不为过

▲AMD此次提供的主板为MSI B650 GAMING PLUS WIFI,搭配芝奇Trident Z5 Neo RGB DDR5 6400内存

▲可看到左边的Wraith SPIRE散热器明显比Wraith STEALTH散热器大许多
此次AMD提供的两款处理器当中,Ryzen 7 8700G为8核心16线程CPU,搭配12核心的Radeon 780M GPU,CPU基础时脉为4.2GHz,最高时脉为5.1GHz,配有8MB L2快取与16MB L3快取,盒装搭配Wraith SPIRE散热器; Ryzen 5 8600G为6核心12执行绪,搭配8核的Radeon 760M GPU,CPU基础频率为4.3GHz,最高频率为5GHz,配有6MB L2快取与16MB L3快取,盒装搭配Wraith STEALTH散热器。

▲微星M650 GAMING PLUS WIFI的布局对Ryzen 8000G系列是绰绰有余的
此次AMD提供搭配的组合为微星B650 GAMING PLUS WIFI主板,以及支持AMD EXPO的芝奇G.Skill Trident Z5 Neo DDR5 6400双通道内存,笔者另外搭配Kingston FURY Renegade 2TB SSD。 要注意的是各板卡品牌皆于近日释出针对Ryzen 8000G优化的BIOS,建议使用前尽量更新至最新版本,如此次笔者测试则是搭配更新AGESA ComboPI 1.1.0.2b的v193 Beta版BIOS,另外内存皆开启AMD EXPO以6,400MHz时脉进行测试。
可满足FullHD电竞类游戏需求、低特效也能执行AAA游戏

▲Ryzen 7 8700G搭配的是Wraith SPIRE散热器



▲8700G的PCMark 10测试成绩




▲8700G的3DMark测试成绩


▲8700G的Cinebench R23


▲8700G的Cinebench R24

▲8700G CPU-Z跑分















▲8700G游戏测试表现
通过CPU Z进行比较,可看到Ryzen 7 8700G与Ryzen 5 8600G的CPU单核效能与Ryzen 9 5950X相当接近,采用Zen 4架构且时脉稍高但并未超越Zen 3的主要原因恐怕仍是与快取容量较少以及定位于65W TDP有关; 另外,两款处理器综合评估约有7%左右的整体效能差,其中GPU约有10%性能差,而CPU在多核的落差则有1.3倍。

▲Ryzen 5 8600G搭配的是Wraith STEALTH散热器



▲8600G PCMark 10测试





▲8600G 3DMark测试结果

▲8600G CPU-Z表现


▲8600G Cinebench R23


▲8600G Cinebench R24










▲8600G游戏测试表现
在游戏体验笔者则皆采用FullHD分辨率与最低特效,意外的即便如Cyberpunk 2077也能分别有平均59fps与54fps表现,而在偏向电竞类的虹彩六号:围攻行动则有低特效近200fps、自动最佳化超过100fps的表现,显示Ryzen 7 8700G与Ryzen 5 8600G足以提供电竞与入门级游戏所需的CPU与图形效能。

▲Ryzen 8000G搭配盒装散热器满载近77度

▲8600G温度超过77度些许
有趣的是虽然两款处理器预载的散热器尺寸有异,但在3D Mark的压力测试项则最高温都落在77度前后,Ryzen 5 8600G温度略高约1度左右,显示在少了两核CPU与4核GPU之下的发热量也相对降低,但若搭配更高性能的同款第三方散热器,Ryzen 7 8700G的发热状况应该还会在高一些,不过即便如此无论是Ryzen 7 8700G或是Ryzen 5 8600G搭配盒装散热器的温度都不算高。
兼具CPU与GPU效能,满足初阶游戏玩家与日常文书使用需求
Ryzen 8000G的目标族群显然是锁定非追求高效能的休闲型用户或是文书用户,相较Ryzen 7000同CPU核心数量的产品具有稍微低一些的CPU效能,但GPU效能又显著提高,且不需搭配独立显示即可通过Ryzen AI与Windows内置的视讯强化功能提供如背景模糊、自动对焦等影像增强功能,加上现在DDR5内存价格也较Ryzen 7000推出时亲民许多,选择M-ATX尺寸的B650或A620主板可用较低的成本组成一套具基本娱乐效能的PC。

▲对初步预算有限的玩家可提供初步的游戏性能,后续有额外预算可再扩充显示卡提升性能
当然对追求高效能的玩家,选择Ryzen 7000 CPU搭配独立显卡的性能肯定更为出色,但毕竟一张满足现代游戏需求的入门级显卡至少也是近万元,若预算受限但又希望能够提供基本的游戏需求,至少Ryzen 8000G的内置显示也是远强过仅有双核GPU的Ryzen 7000 CPU,也可选择后续再以Ryzen 8000G搭配独立显示卡提升图形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