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看完Ryzen 8000G系列APU搭配独立显示卡的效能分析之后,接下来我们要在这篇文章中继续针对内置显示进行性能实测。
尽量提升内存带宽
这篇文章将沿用先前测试平台,使用MSI B650 Gaming Plus WiFi主板搭配G.Skill Trident Z5 Neo RGB 16GBx2(@DDR5-6400)内存,相关规格与条件可参考前文,这边就不再赘述。
对于内置显示芯片而言,系统主内存的带宽比延迟对效能的帮助更大,也就是说玩家可以尽可能对内存的传输速度进行超频,而视情况放宽时序值(增加时序)或将UCLK:FCLK比值由1:1放宽到1:2,以达到更高的传输速度。 举例来说DDR5-7000、UCLK:FCLK=1:2的效能表现,可能会比DDR5-6000、1:1来得好。
另一方面,AMD在截稿前夕释出AMD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 24.1.1版驱动程序,正式让Ryzen 8000G系列APU支持AFMF技术,让玩家能在所有DirectX 11与DirectX 12游戏开启画格生成功能,对游戏效能有相当大的帮助。 (笔者注:玩家购买到Ryzen 8000G系列APU时已经可以安装此版驱动程序)
由于这次工作时间比较紧迫的关系,笔者将先对Ryzen 7 8700G、Ryzen 5 8600G等APU进行基本内置显示效能实测,并在日后补充更详细的内存传输速度差异、AFMF功能等测试专题。


综合性能分析
在一开始我们还是先看看各平台的PCMark10以及Cinebanch R23效能表现,了解各处理器的基本效能,再通过3DMark验证游戏效能表现。
图表将6核12绪配置的Ryzen 5 5600G、Ryzen 5 8600G放置于最上。 下方的处理器皆为8核16绪配置,依序为Zen 3架构的Ryzen 7 5700G、搭载Ryzen Extreme Z1的Ally、Ryzen 7 8700G。

▲ 受益于Zen 4运算架构与RDNA 3绘图架构的效能提升Ryzen 8000G系列的效能表现较Ryzen 5000G系列提升许多。

▲ Ryzen 7 8700G不但具有IPC优势让单核心效能表现更为出色,高达8组实体核心以及更高的TDP让它也有更好的多核心效能。

▲ 3DMark Fire Strik采用Direct X 11绘图API搭配1080p分辨率(1920 x 1080),Ryzen 8000G系列在各项成绩都有长足进步,尤其图像分数成长超过1倍。

▲ 3DMark Time Spy采用Direct X 12搭配2K分辨率,比较能反映现今游戏的效能趋势,以具有8核16绪处理器配置以及12组运算单元内置显示芯片的Ryzen 7 8700G具有最佳表现。

▲ Speed Way是采用DirectX 12 Ultimate绘API与DirectX Raytracing tier 1.1光线追踪技术,具有全局照明与反射等效果,并通过Mesh Shaders进行效能优化,可以反映最新AAA大作游戏的效能表现。 由于Ryzen 5000G系列不支持光线追踪所以没有成绩。

▲ 3DMark Port Royal采用DirectX Raytracing(DXR)光线追踪绘图技术搭配2K分辨率,Ryzen 7 8700G如预期具有最佳成绩,但与Radeon RX 7600的5433分仍有一段落差。
实际游戏测试
游戏部分基本上以1080p分辨率搭配最低画质设置进行测试,其中Ryzen 5000G系列不支持光线追踪,故在开启光线追踪时没有成绩。 部分游戏因为缺少测试数据,将直接不列出该处理器。

▲ Ryzen 7 8700G能将《尘埃5》开启光线追踪的平均FPS效能推上60帧门槛,表现相当不错。

▲ Ryzen 7 8700G在《古墓奇兵:暗影》开启光线追踪时也有近60帧的表现,若开启AFMF则可大幅改善游戏流畅度。


▲ 《赛博朋克2077》整体负担也比较大,建议可套用Steam Deck画质模板搭配FSR 2.1进行游戏。

▲ 分析Ryzen 8000G系列APU在《赛博朋克2077》开、关FSR 2.1升频技术的差异,可以看到大约可以带来3成以上的效能增益。

▲ 笔者以《阿凡达:潘多拉边境》分析FSR3与画格生成等功能。 其中Ryzen 5 8600G在关闭所有升频功能时反而有超越Ryzen 7 8700G的表现,有点反常,但反复测试发现可以重现数据故判定测试并无错误,而FSR3质量模式可能花了太多运算资源在处理升频,可能不利于APU的架构。 看到开启FSR3超高效能模式可以让Ryzen 7 8700G提高10% FPS效能,若再开启画格生成则可提升91.67%。
采用Zen 4运算架构搭配RDNA 3绘图架构的Ryzen 8000G系列无论是处理器效能或是内置显示效能,表现都比采用Zen 3搭配GCN绘图架构的Ryzen 5000G系列出色许多。
另一方面,Ryzen 8000G系列也提供光线追踪、AFMF、Ryzen AI等附加功能,目前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也已推出可以支持RDNA 2之后绘图架构进行视频补帧的新版本程序 https://bluesky-soft.com/en/BlueskyFRC.html,等于GCN绘图架构的Fluid Motion功能也有了替代方案,让死守最后GCN架构Ryzen 5000G系列APU(以及Radeon 500系列、Radeon VII系列显卡)的玩家可以放心升级到Ryzen 8000G系列APU(或是Radeon 7000系列显卡)。
整体而言,Ryzen 8000G系列APU相较于前代产品具有更出色的效能表现,在游戏应用部分除了具有2倍以上的显示效能表现之外,还能通过FSR、AFMF等升频、画格生成技术大幅提升FPS效能,也可以通过FreeSync改善FPS无法稳定达60帧的画面同步问题,明显改善游戏的流畅度体验,相当适合轻度游戏或想要组装迷你电脑的玩家采购。
笔者之后也会规划制作不同内存速度对内置显示效能影响,以及AFMF效能测试等专题文章,也计划在软件环境更成熟之后,针对AI功能进行更深入的介绍以及效能实测,敬请期待我们的后续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