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现今手机已经内置许多有趣的滤镜可以套用,但对喜欢影像创作的玩家来说,其中有两个外接滤镜还是无可取代,它们分别是 CPL偏光镜和 ND减光镜,只要运用得好,绝对能为影像大大加分!
风景题材必备的两大滤镜
手机俨然是许多人出游时拍照的首选,然而出游除了与亲朋好友合影之外,另一个最常拍摄的题材不外乎就是风景了。 不过风景要拍得好,除了构图至关重要之外,若能适时搭配CPL偏光镜或ND减光镜使用,绝对能让影像达到加分的效果。 偏光镜主要分为线型偏光镜(Linear Polarizing Filter; PL)及环型偏光镜(Circular Polarizing Filter; C-PL)两种,虽然两者功能大同小异,但由于前者仅适用于手动对焦的相机,所以应用在支持自动对焦的相机和手机上面之偏光镜通常为环型偏光镜,也简称 CPL。 偏光镜又名偏振滤镜,是一种可适用于黑白及彩色摄影的特殊滤镜,由于可有效降低相对角度的偏振光(Polarized Light),所以对于减轻物体表面反光或让色彩明亮显现都有明显的帮助,因此深受风景摄影玩家喜爱; 偏光镜之所以会有如此神奇功效,主要在于偏光镜两片玻璃中间,多了一个类似百叶窗的条格状偏光薄膜设计,而这薄膜仅容许和条格结构平行的光源穿透,所以用户在拍摄时,必须适时转动偏光镜前缘的转环,才能让偏光镜发挥作用。


除了上述 CPL偏光滤之外,ND减光镜也是户外拍摄时经常会用到的滤镜之一。 ND减光镜为中性灰色滤镜,主要用来减少进光量,像是户外光线强烈的时候,若想利用慢速快门营造出画面的流动感,一般来说,都会得到过曝影像,所以这时就必须利用 ND减光镜来减少进光量,以避免过曝的情形发生。 目前常见的 ND减光镜粗略分为 ND2(减1格光圈)、ND4(减2格光圈)、ND8(减3格光圈)、ND400(减9格光圈)等不同类别,数据越大则减光能力越强,而且减光镜还可两片重叠使用,以达到双重减光效果。


手机外接滤镜的衔接方式
目前手机专用的外接滤镜主要分为「夹具式」和「保护壳式」两种衔接方式。 前者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夹具将滤镜衔接在手机上,夹具式的滤镜口径一般分为37mm和52mm两种,37mm通常是对应单镜头手机使用,然而现今绝大多数手机均具备三颗镜头,因此建议购买52mm口径的滤镜,以方便三颗镜头皆能使用滤镜,拍摄上会方便许多。 至于保护壳式的外接滤镜,则是需要通过专用的保护壳才能顺利衔接,而衔接方式又有分为螺牙和卡榫两种,比较广为人知的品牌有 bitplay、MOMENT 等。 不过现今保护壳式外接滤镜以日渐式微,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每年问世的手机型号越来越多,再加上产品本身开发成本较高,而且又必须对应特定的手机型号才能够使用,所以已逐渐不成为主流。 换而言之,夹具式外接滤镜则因为泛用性高,所以是目前想要购买手机外接滤镜玩家的主要选择。 不过平心而论,无论是夹具式或保护壳式的外接滤镜,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建议应视自身的需求来选购为佳。

至于到底需要购买夹具式还是保护壳式的外接滤镜? 我们在这边列出几点供各位读者作为参考。 一般来说,夹具式因为泛用性高,故几乎适用市面上所有手机,只要夹具能夹得住手机均可使用,不过要注意的是必须对焦手机镜头的位置才不会拍摄失败,若是没夹好则会有漏光的风险。 而保护壳式就没有这方面的困扰,衔接后相对牢固,不必担心位置跑掉的情况发生,基本上用户可以放心的进行拍摄创作,不过缺点就是可能厂商没有出你手上手机型号的相对配件,就算有,价格也会比夹具式贵上许多。

手机外接滤镜优缺点比较
好坏差异衔接方式 | 优点 | 缺点 |
夹具式 | 泛用性高,几乎适用市面上所有手机,价格相对较为便宜。 | 必须对准镜头位置才不会拍摄失败,若没夹好会有漏光风险。 |
保护壳式 | 衔接上相对较牢固,不必担心位置跑掉,可以放心进行创作。 | 必须找到相对应的保护壳才能使用,选择性少且价格较贵。 |
利用偏光镜为影像加分
C-PL偏光镜(Circular Polarizer Filter)主要的功用有两点,分别是「突显主题」以及「降低反光」。 前者用来拍摄风景议题时,除了可以让蓝天白云效果更加突显之外,对于草木色彩饱和度的提升也有一定帮助; 至于后者则能改善玻璃、水面等物件的反光问题。 举例来说,我们在拍摄橱窗或池塘时,常会因为反光而导致画面质量欠佳,但现在通过偏光镜的辅助运用,就能有效减轻偏振光对于影响品质的影响,当然成像效果也会比未套用前来得清澈纯净许多。




偏光镜的使用方法
CPL偏光镜的镜体主要分为两部分,先将下半部用以拴紧镜头,上半部则可以自由转动镜片,以便调整出最佳的拍摄效果。 要留意的是,在拍摄风景题材时,手机最好能和太阳成90度夹角,否则偏光镜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至于若要拍摄玻璃、水面等会反光的对象时,则需要将手机与目标表面保持30~40度左右的夹角,如此一来就能达到消除光反的目的。 那么该如何使用偏光镜呢? 其实很简单,拍摄时只要选定好取景角度之后,再慢慢转动偏光镜前方的转环,接着从屏幕上观察偏光镜转动后的画面色彩变化,一旦发现天空呈现出最饱和的蓝色,或者是被摄物表面的反光有很大程度的消除,可以清楚看见水面下或玻璃另一侧的景物时,便是最佳时机的拍摄时机。

利用减光镜营造动感
ND减光镜全名为 Neutral Density Filter,即是中性灰阶滤光镜,主要作用是负责过滤光线,但由于这种过滤作用并没有选择性,所以各种不同波长光线的减光效果都是相等、平均的,也就是说,ND减光镜只会减弱光线强度,并不会对被摄物体的颜色造成影响。 一般来说,ND减光镜主要运用于日间需长时间曝光的场合使用,像是户外强光下想利用慢速快门拍出潺潺水流的动态效果,就必须通过减光镜的辅助,才能有效避免影像过曝问题产生。
目前市售ND减光镜主要分为ND2、ND4、ND8、ND16、ND32、ND64、ND128、ND256、ND400和N1000等,至于个别差异为何? 不妨可以参考本页图表说明以获得更详细的信息。 至于要购买哪一款? 我们认为若是预算许可下,可以购买多片不同级数的滤镜,因为在拍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光线极为强烈的场景,所以这时就必须通过滤镜叠加以达到理想的减光效果,否则将无法获得慢速快门的拍摄目的。 至于搭配ND减光镜后,手机又该如何设置呢? 一般来说,若是使用预设的全自动模式,由于手机会自动调整出最合适的拍摄参数,所以只要放心按下快门就好; 如果拍摄效果还是不尽理想,当然也可以切换到专业模式(iPhone 需要另外安装有支持专业模式的照相App),然后自行调整快门值和 ISO 感光度,以求获得最理想的影像效果。
另外,搭配ND减光镜拍摄,除了要有一支稳固脚的架搭配之外,建议也要使用「倒数计时拍摄」的功能,以避免因不小心晃动到手机而拍出失败的作品。 最后附带一提的是,由于溪瀑场地通常极为湿滑,所以最好能携带一双防滑的溯溪鞋以利更换,才能避免连人带机滑落水中造成憾事发生。


ND减光镜规格比较表
规格比较滤镜规格 | 规格特性 |
ND2 | 削减1级光圈,快门时间是没有使用减光镜的2倍。 |
ND4 | 削减2级光圈,快门时间是没有使用减光镜的4倍。 |
ND8 | 削减3级光圈,快门时间是没有使用减光镜的8倍。 |
ND16 | 削减4级光圈,快门时间是没有使用减光镜的16倍。 |
ND32 | 削减5级光圈,快门时间是没有使用减光镜的32倍。 |
ND64 | 削减6级光圈,快门时间是没有使用减光镜的64倍。 |
ND128 | 削减7级光圈,快门时间是没有使用减光镜的128倍。 |
ND256 | 削减8级光圈,快门时间是没有使用减光镜的256倍。 |
ND400 | 削减9级光圈,快门时间是没有使用减光镜的400倍。 |
ND1000 | 消减10级光圈,快门时间是没有使用减光镜的1000倍。 |
特殊减光镜的运用
除了上面介绍的一般减光镜之外,其实市面上还有两种减光滤镜也是手机摄影可以运用的配件,它们分别为可调式减光镜和渐层减光镜。 可调式减光镜(Variable ND,简称V ND)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可以调整减光级数的滤镜,它不像一般减光镜是固定的减光级数,通过转动滤镜前缘的转环,即可调整减光级数,例如若是购买ND2- ND400的可调式减光镜,即代表一片滤镜就拥有ND2、ND4、ND8、ND16、ND32、ND64、ND128、ND256、 ND400等减光级数可以调整,与一般的减光镜相较,可调式减光镜最大优势就是一片抵多片,可以免去以往需要携带多片减光镜的困扰,方便性大胜。 不过可调式减光镜虽然胜在方便,但它最大缺点就是当转动前缘镜片到某些角度时,会出现扰人的十字纹(又称:光栅),这时只能多尝试转动前缘镜片,真到十字纹消失或变淡为止。
至于渐层减光镜也是另一种常被用到的特殊滤镜,这种滤镜构造是下半部透明,上半部则是渐层过渡其他色调,所以目前在市面上可以看到有渐层灰、渐层橘或者渐层蓝…… 等不同渐层款式。 除了色调不同外,渐层镜还细分为软调渐层(Soft)及硬调渐层(Hard)两种,前者渐层镜面是由暗逐渐转亮,所以比较适合多数高反差场景使用; 至于后者由于镜面明暗分界较为明显,所以并不适合运用在山巒或一般拍摄场景上,反而比较适合运用在类似海平面等拍摄议题上,这样在拍摄过程中就不会因为黑色明显分界而影响画面的完美呈现。 而目前市面上手机用的渐层减光镜,几乎以软调渐层(Soft)为主,有了它在面对高反差的美景时,就可拍出手机运算HDR还要更亮丽且彩色自然的作品了。



iOS的原况照片功能
若忘记携带减光镜出门,iPhone 用户可以利用内置的「原况照片」功能,拍摄后在浏览照片时,通过下拉试选单点选「长时间曝光」,就会发现照片有长曝的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