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LIBILI 频道 51972 以严谨测试著称,其显卡横评的视频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是一绝。 在RTX 5070 TI横评测试中,为了统一测试各款非公型号的散热器,更自行弄出一个发热装置,模仿核心和内存,以消除体质和BIOS频率曲线差异。 视频中,有散热模具厂商透露非公散热器的测试流程,原来他们不太重视内存散热这一环。 当然,这家散热厂商是谁,它是在说哪一家显卡厂商哪一款型号,我们没有答案。 不过从中我们可确认一件事,就是为何散热器上往往会在内存芯片范围加上额外的金属片。
显示卡内存散热厚贴 VS 薄贴加金属片哪个好?
视频提到,在开发非公散热器时,往往会利用相应的治具 (加热台) 模仿核心发热,与最终成形的散热器比较,在温度上不会超出三度。 由于内存发热量不高,NVIDIA 的指引是 95°C 至 105°C,加上以往曾有大量付费公测证实长期 105°C 也没差,所以在开发散热器时厂商不太会把内存发热和其温度放在第一位。
对话内容中提到一个笔者一直很感兴趣的地方,那就是为何显示卡厂商往往会加为内存芯片加金属片,使其高度比直触核心的铜底更高一点点。 笔者一直认为就是为了增强内存芯片散热,加上金属片就能改用更薄的导热贴,比厚贴好得多。 以往也有不少用户自行改装内存散热,方法都是加铜片,效果非常显著。 由此看来,薄贴 + 铜片再到铜底,跟厚贴然后直接到铜底,还是前者优胜,即使多隔了一层。


如果不加任何金属片抬高,也就是一整块铜底平面负责核心和内存芯片,因为两者存在一定的高低差,所以往往需要用到2.5 MM甚至更厚的导热贴。 当加了铜片抬高,所需的导热贴厚度大概可控制在 1 MM ~ 1.5MM。 导热贴厚度越厚,导热效能越差,尤其是便宜的型号。 至于为什么厂商不用散热膏+ 金属片代替导热贴,笔者也不懂,反正很多人改散热都这样玩。 笔者猜测,散热膏要是流进/被挤进内存芯片底部,可能容易出问题。 关于PCB因为热循环而变形的特性,使用导热贴可提供一点缓冲,因为导热贴材质相对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