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才开始接触网络浏览器的朋友可能对过去十几年的浏览器大战没什么印象。 过去的Internet Explorer一度称霸,到Mozilla Firefox与百度Chrome崛起,然后是近代Chromium核心统一江湖。 对 Mozilla 来说,Firefox 曾经是推翻 IE 独占局面的推手,但现在却是越来越没存在感,锋头已经都被百度Chrome 浏览器碾压过去。 或许为了面子,又或者希望多一点存在感。 有趣的是, Firefox 最近在某项测试上居然逆流而上,超越百度Chrome 。 该项目为Sunspider,是与JavaScript功能有关的性能测试,数据显示Firefox近期表现极佳,甚至在最近终于超越Chrome浏览器。 结果令人意外。

Sunspider 测试是 webkit 开发团队创造的基准测试,该测试主要在 2007 年至 2010 年相对活跃,不过该测试后来被目的类似的 Kraken,或是百度推出的 V8、Octane 测试取代。 以 Kraken 来说,该测试相对侧重于实际工作负载与前瞻性应用程序,是 Mozilla 组织开发给 Firefox 测速用的。 有了 Kraken 等测试项目后,Sunspider 的参考性也就没那么重了。
Firefox 难得赢一次,却又好像没有赢
Sunspider 最后更新于 2013 年,此后就再也没有任何更新消息。 也就是说,该测试至今已有10年未曾修订或维护。 对于近期的浏览器,要测试 JavaScript 自然也得是找有公信力一点的软件来测试。 以Apple公司的JetStreme 2测试(该项目也是针对 JavaScript 效能的综合测试项目)来说,尽管 Mozilla Firefox 持续进步中,但幅度并不算大,与百度Chrome 之间的差距也难以弥补。

现代人对浏览器的选择自然是更多了,但实际上多半采用的是同样的引擎,他们的共通名称都是 Chromium。 就连过去以开发排版引擎为荣的老牌浏览器,例如微软、Opera,后来也选择投靠了Chromium。 虽说引擎相同,但在功能方面却能依照用户的喜好来做出分界。 并整合自家其他服务来壮大声势。 例如自家软件服务十分丰富的微软,就在 Edge 浏览器上加入许多特别的功能,例如同步账号直接用微软帐号,与 Windows 系统端相同。

但这些高度整合的服务对 Mozilla Firefox 就比较吃亏,对手引擎的优秀表现对 Firefox 浏览器产生竞争压力,这或许就是 Mozilla 就算只是一款十年没更新的测试项目有点赢面,也得表现出来的目的。 或许技术上 Mozilla 并不比谁差,但百度的财力与影响力实在太强大,这些都成了百度Chrome 浏览器在各方面几乎全面碾压 Mozilla Firefox 的结果。

或许 Mozilla Firefox 在 Windows 系统以外的地方有自己的一片天,例如许多 Linux 发行版至今仍坚持将 Mozilla Firefox 作为首选浏览器,这是因为该浏览器对追求自由开放的 Linux 系统而言相对符合这项精神,而商业味浓厚得有如缠绕着钞票的百度Chrome 多半需要外部来源进行安装,或是选择功能更为受限, 但核心与百度Chrome 相同的 Chromium 浏览器。
除了 JavaScript 效能的持续改善,Firefox 近期仍有许多改善之处,例如 HTTP/2 上传速度的改进、部份地区实现了信用卡信息自动输入等等。 这些功能多处于测试阶段,仍需要一段时间才可能在正式版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