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阵子,One plus 正在热推Ace 2 Pro,成为业界首创搭载24GB内存的机型。 或许这会让许多人联想到,这可能比自家的电脑内存还大,不过也有部分人或许根本不屑一顾,毕竟最新的DDR5内存已经有了单条24GB的规格。
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使用Intel Xeon W9-3495X的人来说,八通道192GB内存是轻松就能达成的成就,并不需要羡慕最新的智能手机。
然而即便如此,在内存方面,仍有有一些目前PC内存比不上智能手机的优势,那就是超高的等效频率。
在消费级的PC上,DDR5-8200基本上是公认只有少数顶尖主板和CPU,才能稳定日常使用的最高内存频率,并且绝大多数朋友电脑上使用的内存,可能还停留在DDR5-5600、甚至DDR4-3600的水平。
然而手机并非如此。 事实上,只要今年随便购买一款最新的旗舰Android机型,不论是搭载新版骁龙8 Gen 2处理器还是搭载MediaTek 天玑9200,它们普遍都配备等效频率高达8533MHz的LPDDR5X内存。
那么,为什么高频率的内存在PC上如今并不普及,手机上却如此常见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分几个步骤来依次解析了。
第一点:智能手机内存频率高,但实际并不一定更快
首先,更高频率的内存通常就意味着更高的内存读写速度。 但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还须考虑内存带宽。 例如智能手机上使用的LPDDR5X内存,通常都是四通道设计,每通道的带宽为16bit。

W790平台的内存超频潜力不到7000MHz,但拥有八通道x64bit的大大带宽。 但电脑上的DDR5内存,虽然大多数可能只有双通道的硬件(主板+CPU),可单个通道的带宽就高达64bit,对于那些高阶的电脑处理公司,更是往往会提供八通道x64bit的内存条插槽。

简单来说,智能手机上的8533MHz内存因为总带宽只有64bit,所以实际带宽仅相当于双通道128bit电脑内存跑在4266MHz的水平,或者说仅相当于高端热门电脑512bit内存跑在1333MHz频率的水平。
也就是说,无论是对于普通的家用电脑还是热门款PC而言,只要它们的内存配置不是要太差(基本只要是个入门级的DDR5内存),实际带宽其实就已经显著超过了智能手机上目前最顶级、最新旗舰平台所使用的内存配置了。
第二点:需求的差异,主流PC不需要超高频率内存
其次,即便不同的装载都要拿来「打游戏」的情况下,智能手机对于高带宽记忆体的需求,其实远比绝大多数PC更为迫切。
原因很简单,这是因为智能手机并没有独立显示卡,其GPU是直接与CPU一起共享内存容量和带宽的。 也就是说,智能手机上看似很大、很快的内存,实际上在使用中,要拆分出一部分容量和带宽来作为「视频存储器」来使用。

对于具备视频存储器池技术的专业显卡来说,上百GB视频内存并不鲜见,而对于绝大多数的游戏PC而言,它们因为拥有独立显示卡,显示卡也有自己的视频内存,所以显卡在工作过程中,对于内存带宽的需求反而没有手机那么高。
尤其是对于那些最新架构的PC显示卡来说,由于它们可以绕过CPU和内存,直接从SSD中读取游戏的package,因此对内存进行数据交换的压力将会进一步降低,反而没太多必要使用超高频率的内存。

当然,PC 里也会有一些非常依赖「核心显示卡」的机型。 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对于内存频率和带宽的需求,的确就会比配备有独立显示卡的机型要高得多。 所以现在一些X86掌机纷纷用上了LPDDR5-6400,甚至LPDDR5X-7500内存的原因。
第三点:安装方式的区别,是执行频率差异的根本所在
如今在PC中找到超高频内存非常少见,往往需要特别高阶的主板和CPU才能确保稳定运行,但现在一些X86掌机也开始普遍使用超高频内存,以增强「核心显示卡」所能分得的「影音内存频宽」。
这意味着内存的运行频率,与它的安装方式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要知道,越高级、频率越高的内存,与CPU之间的信息交换频率将会更高。 这代表着从内存到CPU内存控制器的这段电路,会变成一段对电磁干扰极为敏感的高频电路。 高频电路效能差异的最大特征,就是越简洁、走线距离越短,就会越有利于零部件的性能发挥和稳定性。

由于手机上的内存是直接通过电焊「叠」在系统单芯片(System on a Chip,SOC)的顶部,相当于存储器和CPU、GPU之间完全不通过电路板,是芯片与芯片之间的直接对接,所以电路距离最短、可以很轻易地跑到更高的频率,从而弥补带宽上的不足。

如今在一些X86掌机或高端的笔记本上,内存是以芯片的形式銲接在主板上尽可能靠近CPU的位置。 这样一来,两者之间虽然要经过主板内部的走线,但由于线路不长,而通过銲接技术本身有利于确保更好的电路接触,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这类机型往往能用上高频内存,但频率依然比旗舰智能手机低一截的原因。

▲ 桌机的内存插槽,或许反而是制约内存性能的最大短板
的电脑由于它们要为了让使用者自行安装、更换内存,因此内存和CPU的固定方式都不再是以銲接为主,而都尽可能改为触点,这本身就会带来更大的电阻并降低讯号的完整性。 同时主板上的内存插槽配置,使得内存与CPU之间的走线距离要远长于笔记本、X86掌机和智能手机,这使干扰增幅,直接造成的电脑内存很难跑到很高频率的状态。
第四点:无论PC、还是手机,其实都存在“反例”
这里还有两个很有意思的「异类」。 一是台制的电脑主板中,极少数的超频型号,它们往往只有两个,并非常见的四个或更多的内存插槽。 这是因为这类主板刻意去掉两个内存插槽后,可以大幅简化插槽到CPU的布线设计,以减小干扰降低衰减,所以使得它们往往得以跑到非常高的内存频率上,而且能够长期稳定使用。


▲ 中低端手机使用的内存+闪存(uMCP)芯片,就决定了其内存频率高不上去
这就可以反其道而行的降低运转频率,者也是为什么旗舰机型的内存频率都能达到8533MHz时,一些入门级产品还在用着LPDDR3 3200MHz内存的原因。 除了本身确实性能低、不需要高频内存外,电路设计不允许高频内存稳定运行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