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客信条 幻象》将于2024年初登陆iPhone 15 Pro,这意味着iPhone正在成为新兴的原生3A游戏平台,与PC和主机展开竞争。
3A 游戏,指那些投入最多时间与金钱成本制作出来的游戏,是电子游戏皇冠上的明珠。 以Sony的《最后生还者2》为例,这款游戏的制作成本高达2.2亿美元,投入超过200名员工历时5年完成,如果算上营销成本,在游戏开卖前,投入可能就高达3亿美元。
这种上亿美元成本规模的游戏,过往只会出现在性能领先的 PC 或游戏主机上,也只有这样的设备才能带来可靠的游戏体验。 对于手机而言,要跑一个 3A 游戏并不容易,也并不是 3A 游戏开发商优先考虑的平台。

苹果正在尝试拆掉这道门槛。
首先是性能。
尽管智能手机性能过剩的说法存在已久,但似乎从未有人质疑过PC性能过剩,因为大家知道,就算CPU、显卡的性能跃升,最新的3A游戏大作也会迅速吃掉这些性能,这就是安迪-比尔定律(Andy and Bill’slaw),决定硬件性能上限的,永远是软件。
苹果为iPhone 15 Pro搭载了业界第一枚3nm制程的芯片,显著加强了GPU性能,并支持了硬件加速、光线追踪等技术,苹果官网的资料显示:A17 Pro的图形处理器比iPhone 12 Pro中的提速最高达70%。

如果这样的比对还不够直观,不妨看看《刺客信条 幻象》的 PC 版最低硬件需求:Intel i5 处理器、NVIDIA GTX 1060,以及 8GB RAM、70GB 的硬盘空间,而推荐需求则为:GTX 1080 。 换言之,iPhone 15 Pro 的图形性能已经达到了中等游戏 PC 的水平。
实际上,除了《刺客信条幻象》外,如《生化危机 4 重制版》《生化危机:村庄》《死亡搁浅》等PC、PS5上耳熟能详的 3A 游戏也将登陆 iPhone,这些作品此前已经登上搭载 M 系列芯片的 Mac 电脑,移植 iPhone 不是大问题,这也是苹果自行开发芯片所带来的好处之一。
苹果的软硬件生态,上至Apple TV、iMac,下至iPad、iPhone,正在以不同尺寸的屏幕为核心,构筑起了一个能够兼顾多场景的游戏平台。

更重要的是,在发行渠道上的优势。
苹果拥有20亿活跃设备以及10亿服务订阅用户,是 Steam 注册用户的 2 倍,比 Sony、微软、任天堂的现役游戏机总和的 5 倍还要多,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多人玩的「游戏机」,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游戏发行渠道。
如果一个游戏只在 Mac 上发行,想必用户数寥寥,可一旦加入 iOS 全家桶,则意味着将触达最广泛的用户群体。 随着芯片性能的迭代,越来越多的iPhone将具备运作3A游戏的条件,没有哪个游戏厂商会忽视iPhone这个渠道。
硬件升级的推动,也势必会让游戏体验发生变化。 实际上,过去几年里,兼顾家用和移动外出的游戏体验,正引领游戏商业模式变革的浪潮。
受限于高昂的开发成本,长久以来3A游戏都奉行买断制,这是一种高风险高报酬的生意,与免费游玩的F2P手机游戏营运模式格格不入。
但高品质游戏跨平台的模式兴起,代表着新的移动游戏商业模式成型。 已经有不少案例,证明 3A 游戏的开发规格和免费游玩的 F2P 营运模式之间,潜藏着巨大的成功机会。
你能在所有主流游戏平台上玩到《Fortnite》,这个游戏有超过 3.5 亿的注册用户,在过去两年里为 Epic 创造了超过 90 亿美元的收入。
而登上苹果发布会的米哈游,旗下的《原神》和《崩坏:星穹铁道》也采用了类似的高规格开发与多平台营运策略,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证明了这套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紧随其后,腾讯、网易等游戏公司,也在积极开发面向全球发行的跨平台游戏,将 PC、主机和手机视作同等重要的发行渠道。

就在手机游戏实现 3A 化的同时,3A 游戏也在实现「移动化」。
在任天堂Switch热卖1亿台之后,已经没有人会质疑兼顾多场景的游戏掌机是个错误,事实上,性能更好的游戏掌机正在成为趋势。
更高性能的掌机 SteamDeck 已经卖出了数百万台,并吸引了华硕、联想等传统 PC 厂商相继投入,证明随时随地玩 3A 游戏的需求确实存在。
有趣的是,VGC、Eurogamer等多家媒体均表示,在不久前的德国科隆游戏展上,任天堂向媒体展示了Switch后续的新机型,并运行了由Unreal 5开发的《黑客任务》。 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3A游戏正在走出客厅,向更多的场景延伸。
自 iPhone 诞生以来,手机游戏和主机游戏孰优孰劣就是个长盛不衰的问题,从玩家到厂商,从游戏玩法到商业模式,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但当你的 iPhone,也可能是你的下一台 PS5,当手机游戏、3A 游戏都在同一块屏幕中竞争的时候。
是时候下场打一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