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星REFRESH Z790主板MPG Z790 CARBON MAX WIFI即将上市,最值得注目的便是他将搭载自家的USB4方案(MSI USB4 PD100W外置PCI-E扩充卡),其最新的PCI-E 4.0 X4作为传输接口,甚至比目前的INTEL THUNDERBOLT 4 JHL8540 更快 (PCI-E 3.0 X4)! 除此之外,微星与博帝还分别为UH提供了ASMEDIA ASM2464PD的工程版、以及官网资料显示读取达7400 MB/s的PCI-E 4.0 X4 NVMe SSD – VP4300 LITE 4TB PCI-E 4.0 X4 NVMe SSD 作为外部连接PCI-E NVMe SSD测试之用,对于一般的PC用户来说,USB4或是TB4最常见的用途可能就是连接外部的NVMe SSD,以下UH将以PC主板的角度分析USB4,并来暴力测试这张扩充卡的实力给大家看看。
USB4 的前世今生
对于 PC 主板来说,USB4 这个“东西”早在一年多前的 AM5 主板上出现,只是最后成功问世的仍是 INTEL THUNDERBOLT 4 JHL8540,因为据说 ASMEDIA 的 USB4 控制器 ASM4242 在当时仍未能成功量产。 USB4 虽然与INTEL 已开源的 THUNDERBOLT 技术有莫大关系,可是首次被带进桌上型 CPU /主板领域的却是 AMD。 当时AMD为AM5引进USB4支持,AM5 CPU多出4组PCI-E 5.0通道以及整合USB TYPE-C作为内置显示输出也是为了USB4,只是属意的ASMEDIA ASM4242 USB4控制器最终赶不及量产,各板厂的计划也因此被打乱,华硕与华擎继续保留USB4,但改用INTEL THUNDERBOLT控制器JHL8540, 微星最终忍痛拔掉JHL8540 改用USB GEN2X2 20 Gbps的ASMEDIA ASM3241,技嘉的AERO D直接消失,映泰闲置CPU 5.0 X4。
USB4 的技术操作
在主板上这种 USB / THUNDERBOLT 控制器,其实就是一颗比较大的芯片,被板厂以 CPU 或芯片组提供的 PCI-E 通道连接起来,再提供 TYPE-C 连接。 所以 PCI-E 通道便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 USB4 号称 40 Gbps (V1) 甚至是 80 Gbps (V2)。 PCI-E 通道的重要性在于当JHL8540 这种USB控制器芯片在连接至芯片组/CPU后,它们之间的传输接口,也就是PCI-E通道便成为JHL8540的上行连接,无论JHL8540这种USB控制器的TYPE-C(下行连接)速率有多狂,在传输时最终还是要看上行通道是否足以满足下行号称的速率。 对于非 USB4 / TB4 的控制器,因为欠缺一些技术,甚至会卡在下行接连上,就算上行连接带宽充裕。
迟来的USB4成品
外媒 TECHPOWERUP 在一年多前便贴出 ASMEIDA 的 USB4 扩充卡的工程版实物照片,那颗 USB4 控制器 ASM4242 所采用的 PCI-E 通道是 PCI-E 4.0 X4 (GEN4X4),原则上理论可达 64 Gbps。 这比INTEL TB4 JHL8540所采用的PCI-E 3.0 X4(GEN3X4)接口更强大,因为GEN3X4也就只有32 Gbps,换句话说JHL8540虽然号称40 Gbps,但在数据传输上,还是卡在PCI-E3.0 X4上,也就是32 Gbps。
当真正采用PCI-E 4.0 X4 (GEN4X4) 作为上行连接的USB /THUNDERBOLT控制器出来后,便进一步解放上行连接的瓶颈,带来全新且更快的下行连接速度,而MSI就是首家在DIY市场上推出自家USB4 PCI-E扩充卡的板厂(USB4 PD100W EXPANSION CARD),使用全面释放PCI-E 4.0 X4 (GEN4X4)的 ASMEDIA ASM4242 USB4 控制器。 这张卡名为MSI USB4 PD100W扩充卡,目前作为主板配件附赠予MSSI MPG Z790 CARBON MAX的用户,使微星遥遥领先Z790 REFRESH各家板厂。
USB 与 PCI-E 的故事
关于 USB 和 PCI-E 的“GEN”,其实有着一些分别,由 USB3 / PCI-E 3.0 起,前者以 5 Gbps 作为一代,后者以 8 Gbps 作为一代 (X1)。
USB GEN | Gbps |
---|---|
1 | 5 |
2 | 10 |
3 | 20 |
PCI-E X1 | Gbps |
---|---|
3.0 | 8 |
4.0 | 16 |
5.0 | 32 |
所以 USB GEN2X2 20 Gbps TYPE-C,若要由 PCI-E USB 控制器提供,原则上也只有 PCI-E 3.0 X4 (32 Gbps) 可以完全满足其下行连接。 如果使用ASM3241这种只占用 PCI-E 3.0 X2 (16 Gbps) 的控制器来提供 USB 20 Gbps,上行连接备受考验。
PCI-E 4.0 的威力
THUNDERBOLT 4 与 USB4 的一大特点,便是 TUNNELING 技术,释放 PCI-E 通道的连接极限,供 USB / PCI-E / DP 等信号使用。 采用 PCI-E 3.0 X4 (32 Gbps) 的 ASM3242,其 USB 下行连接只有 20 Gbps,变相有 12 Gbps 闲置。 INTEL JHL8540 同样采用 PCI-E 3.0 X4,可是因为 TUNNELING 技术,TB4 设备在数据传输时可尽用 32 Gbps。
来到MSI的USB4 PD100W,因为采用了PCI-E 4.0 X4 (64 Gbps),在使用TUNNELING技术时,合规的装置在数据传输时便可突破32 Gbps这个旧有上限(PCI-E 3.0 X4),使USB装置可跑满USB4 40 Gbps的理论最大速率,这便是USB4真正的实力所在。 MSI 作为板厂先行者,推出USB4 PD100W扩充卡,加上MPG Z790 CARBON MAX提供1根PCI-E 4.0 X4的PCI-E插槽和USB4对应的专属接头(还有2颗PCI-E 4.0 X2中继器作为该PCI-E插槽与Z790芯片组之间的讯号补强),让主板有能力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完整体验。
USB 控制器和转接器
ASM3242、ASM3241、JHL8540和ASM4242等等,这些都是USB控制器,在主板上通过PCI-E通道直连CPU或芯片组,再提供USB TYPE-C作为下行连接,INTEL PCH/AMD ZEN CPU/AMD PCH则是直接提供USB连接。 转接器(BRIDGE)则是把USB控制器的下行连接TYPE-C转成其他形状,例如比较常见的M.2插槽(外置SSD)和PCI-E插槽(外置GPU)。 主流的转接器是 10 Gbps,也有 20 Gbps 的版本,和这一年由 ASMEDIA 先行推出的 40 Gbps 转接器 ASM2464PD。 ASM2464PDX 内置 PCI-E 通道切分的功能,更适合作用 HUB 等设备,接出多于 1 组连接,例如多个 USB 接口。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最终能享受得到的速率,属一层卡一层的概念,由最接近用户的设备开始(这里就不探讨 CPU 至芯片组的 DMI / PCI-E 通道问题):
M.2 SSD 的速率 → 外置转接设备(其转接器方案) → 连接至主板上USB端口的下行速率→该主板USB端口方案的上行连接。
例如,把使用ASMEDIA ASM2464PD USB4 40 Gbps转接器的外置M.2装置,插在主板上的10 Gbps TYPE-C(一般由芯片组原生提供),外置SSD的最终速率便会卡在该主板的TYPE-C连接埠上,也就是只有10 Gbps。
不凡的配角MSSI USB4 PD100W扩充卡
这次微星所率先开拓的部份,就是主板所使用的 USB 方案,重点在于该方案的上行连接,也就是接到芯片组 / CPU 的 PCI-E 通道。 在打通这部分后,外部装置就不再卡卡了。
MSI MPG Z790 CARBON MAX是一款有趣的主板,而MSI选择替他附上USB4 PD100W的做法也很奇妙,因为MPG之上还有更高规格的MEG ACE MAX或GODLIKE MAX,他们都是标配 JHL8540。 值得留意的是,不是每一款微星最近推出的新主板,都有USB4对应的USB4 CARD CONNECTOR(JTBT_U4_1),例如MEG ACE MAX或GODLIKE MAX就没有了,应该是预留给内置的JHL8540了。
严格来说,ASMEDIA ASM4242的对手,应该是INTEL THUNDERBOLT 5,因为TB5也将采用PCI-E 4.0 X4(GEN4X4)作为上行连接。 所以MPG Z790 CARBON MAX在USB连接上,其实早已超越MEG MAX,而且在后置I/O上的USB 20 Gbps TYPE-C,采用的不是INTEL Z790芯片组的原生USB3通道,而是一颗须占用PCI-E 3.0 X4的ASM3242外置控制器。
外观和拆解
在PC主板上首次出现的USB4方案,是一张PCI-E扩充卡,物理规格是X8,采用PCI-E 4.0 X4作为上行连接。
MSI 为ASMEDIA ASM4242控制器加上巨大的金属散热片,黑色散热片上的中间部份印有MSI字样,右上方有1个PCI-E 6-PIN作为PD 100W和ASM4242的电源输入,PCB上印有USB4 PD100W Expansion Card和MS-4489字样。

背面PCB没有太多组件,除了作为ASM4242的SPI ROM(存放固件),PCB的角落显示了这款方案使用的PCB层数达8层,这比TECHPOWERUP公开的ASMEDIA公版方案所使用的6层设计更豪华。

I/O 连接有 4 组,分别有 2 组 DP-IN 和 2 组 TYPE-C,DP-IN 作用外部影像输入,例如接上显示卡的 DP 输出,再经这张 USB4 PD100W 的 DP-IN,最后由 USB4 PD100W 的 TYPE-C 输出图像。
据官网资料显示,DP IN_1 的输入只能在TYPEC_1 输出,DP IN_2 的输入只能在TYPEC_2 输出,2 组 TYPE-C 在 PD 输出上有显著差异,TYPEC_1 支持 PD 100W( 20V 5A),TYPE_C2 支持 PD 27W (9V 3A)。

原则上 PCI-E 扩充卡的方案,在“移动特性”上更具弹性,板载的方案只能跟随那块主板。 当然ARDIA USB4扩充卡与相对成熟的INTEL TB4扩充卡在主板兼容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只认同一家板厂,也就是说MSI USB4 PD100W只能用在MSI的主机板上,前题是该主板要有USB4 CARD CONNECTOR(JTBT_U4_1)。
右下方有一组名为 JU4_1 (18-PIN) 的针脚,用以连接至新 MSI 主板上独有的特定 JTBT_U4_1 接头上。 另外在右边还有1组9-PIN USB 2.0,供用户接驳至主板的USB 2.0 9-PIN上。


内在用料
虽然散热片只用了2颗螺丝固定在PCB上,可是在散热片底部还是有多颗黑色软垫作为支撑平衡。 微星以导热贴为 ASM4242 控制器、TPS55288 升压控制器、及其电感进行散热,电感虽然不怕热,但是因为表面积够大,是良好的吸热源。

把散热片拆开后,那颗千呼万唤ASMEIDA ASM4242 USB4控制器终于现身,成功量产了。 MSI 在 PCB 用料上还是花了不少心思,尤其要提供 PD 快充 100W 的功能。

- ASMEDIA ASM4242,占用PCI-E 4.0 X4通道(64 Gbps)作为上行连接,提供2个40 Gbps TYPE-C USB(也支持DP 1.4(32.4 Gbps)输出)和2个DP-IN。
- ITE IT8857FN 作为PD 100W的控制器,左上方有1颗GSTEK的GS7133 3A LDO。


- TPS55288 是一颗升压控制器,直连两颗ALPHA OMEGA AONR36368 N-CHANNEL 供电模块作为上桥和下桥,支持 PD 快速功率输出。 图中比较大的电感 (3R3) 连同附近的电路设计,对应的是 TYPEC_1,支持 5A 20V 共 100W PD。 2R2 电感和其电路设计,负责 TYPEC_2,支持 3A 9V 27W PD。
- 两组 R22 小电感,各连同 1 颗ALPHA OMEGA AONR36368 (N-CHANNEL) 和 1 颗 ALPHA OMEGA AONR21357 (P-CHANNEL),作为 PD 快充的输入端。
- WINBOND W25X40CL 作为 ASM4242 的 SPI ROM。


测试硬件
接上 PCI-E 6-PIN 输入和 JUSB1 (USB2.0 9-PIN) 和 JU4_1 (18-PIN) 等线材及插在 PCI-E 4.0 X4 的 PCI-E 插槽后,便可启动 USB4 PD100W。

ASMEDIA AT2092 外接转换
微星提供了ASMEDIA的M.2转USB的公版方案AT2092(使用ASM2464PD的工程样品),让我们把VP4300 LITE 4TB接在ASMEDIA AT2092 REV1.30上,再由AT2092上的USB TYPE-C接至不同的 TYPE-C USB 方案上,包括MSI USB4 PD100W。


M.2 转USB TYPE-C的装置,由ASMEDIA AT2092 REV1.30负责,下行支持1组PCI-E 4.0 X4 M.2插槽,上行支持1组40 Gbps TYPE-C连接埠。
PATRIOT VP4300 LITE 4TB SSD
VP4300 LITE 4TB是 PATRIOT一款高阶的PCI-E 4.0 X4 NVMe SSD,官方数据显示READ达7400 MB/s、WRITE达6400 MB/s,也支持PS5,提供5年保修。




从博帝官方提供的图片可看到VP4300 LITE 4TB采用单面设计,有4颗闪存颗粒和1颗控制器,未见有实体DRAM。 YMC8G004TB 闪存颗粒应该是来自HIKSEMI,YMC8G004TB74CA1C0应该是1TB容量的版本。 控制器据AIDA64检测是 MAXIO MAP1602,属DRAM-LESS架构设计,支持PCI-E 4.0 X4 NVMe 2.0。


ASM2464PD USB4 40 Gbps 规格说明
ASMEDIA 在AT2092 REV1.30 上采用的USB M.2转接器,是自家的ASM2464PD USB4 40 Gbps,下行连接支持最高 PCI-E 4.0 X4,上行连接支持最高 USB4 TYPE-C 40 Gbps。 由于PCI-E 4.0 X4等同64 Gbps,而ASMEDIA ASM2464PD只支持USB4 40 Gbps,所以实际上M.2SSD的连接速度还是卡在USB4 40 Gbps上。 不过这已是目前量产中最快的转接器,比TB3 (22 Gbps) 或TB4 (32 Gbps) 或USB GEN2X2 (20 Gbps) 这些控制器都要快,代表理论上要跑满ASMEDIA ASM2464PD USB4 40 Gbps已经毫无问题,尤其MSI USB4 PD100W采用的就是PCI-E 4.0 X4 (64 Gbps) 的ASM4242 USB4 40 Gbps 控制器。
PCI-E 金手指的部份有 4 组讯号连接,而 USB TYPE-C 的部份则有 2 组连接,USB TYPE-C 的规格在数据传输上就只有 2 组讯号连接 (TX1P、TX1N、RX1P、RX1N 和 TX2P、TX2N、RX2P、RX2N),PCI-E 的定义其实差不多,X1 背后也是 TX+、TX-、RX+、RX-。
这代表USB TYPE-C要吃满PCI-E信号,需要USB“GEN”不断加强,USB4 40 Gbps其实也就是GEN3X2,GEN3指20 Gbps而X2指2组讯号。 要真正推满一支 PCI-E 4.0 X4 的 NVMe SSD (64 Gbps),需要转接芯片支持 GEN4X2 TYPE-C 也就是 40 Gbps x2 = 80 Gbps,80 Gbps 也称为 USB4 V2。



经ASMEDIA转接板(ASM2464PD)再到MSI USB4 PD100W(ASM4242),系统成功识别插在ASMEDIA转接板上的是PCI-E 4.0 X4 NVMe VIPERV4300 LITE 4TB SSD。
AIDA64 EXTREME 也判定 ASMEDIA AT2092 为 PCI-E 4.0 X4 NVMe SSD,直接认出转接卡上的 SSD 控制器 MAP1602。



NVMe SSD 理论最大速率
由于本篇测试从主板的角度出发,在测试MSI USB4 PD100W(ASM4242)、ASM2464PD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把VIPERVP4300 LITE 4TB直接插在主板(MSI MPG Z790 CARBON MAX)上的表现,借此了解理论速率和实际速率的分别。
把 VIPER VP4300 LITE 4TB SSD 插在主板上直连 CPU PCI-E 4.0 X4 的 M.2 插槽,READ 达 7115 MB/s、WRITE 达 6502 MB/s; 如果把SSD插在主板上由INTEL Z790芯片组提供的M.2插槽,READ则有达7122 MB/s、WRITE达6507 MB/s。 两者差距只在RND4K Q1T1上有一点点区别,CPU直连PCI-E 4.0 X4的M.2插槽在这部份更胜一筹。


如果在BIOS中把M.2插槽从原生PCI-E 4.0 X4手动降为PCI-E 3.0 X4,无论是CPU直连提供的M.2插槽,或是由INTEL Z790 PCH提供的M.2插槽,其SSD表现都会降为PCI-E3.0 X4对等的速度,READ约3550 MB/s、而WRITE约3450 MB/s。


USB4 方案实测
从以上测试,我们便得知所谓PCI-E 3.0 X4 = 32 Gbps的说法,在主板上的实际应用上,大概可看为3500 MB/s,而PCI-E 4.0 X4 = 64 Gbps的理论说法在实务中大概是6500 ~7000 MB/s,这就是高端NVMe SSD直插主板M.2插槽上的一般表现。 建立好这个概念后,下面我们再测试经不同的 USB 控制器 (方案),再经转接板 TYPE-C 接上的原生 PCI-E 4.0 X4 NVMe SSD,在多重转换后的实际速率还剩多少。
第一个测试我们把VP4300 LITE 4TB PCI-E 4.0 X4 NVMe SSD接在ASMEDIA AT2092 (使用ASMEDIA ASM2464PD 40 Gbps转接器) 上,由40 Gbps TYPE-C线材连接至MSI MPG Z790 CARBON MAX在后置I/O上,由INTEL Z790 PCH原生提供的USB 10 Gbps TYPE-C连接埠, 速率仅有 READ 1061 MB/s 和 WRITE 1016 MB/s,远远低于把 VP4300 LITE 4TB PCI-E 4.0 X4 NVMe SSD 直插在主板 M.2 插槽上的表现 (~6500 MB/s 或 3500 MB/s)。
这是因为我们所连接的USB TYPE-C接口是由INTEL Z790 PCH提供,INTEL原生提供的USB3有两种,一是10 Gbps,二是20 Gbps(由2个原生10 Gbps合起来),所以INTEL原生10 Gbps USB的方案自然成为ASMEDIA ASM2464PD USB4 40 Gbps的瓶颈。

MSI MPG Z790 CARBON MAX和MEG Z790 ACE MAX这两片主板的后置I/O刚好都没有由INTEL Z790 PCH原生提供的20 Gbps TYPE-C,而我们又没有支持20 Gbps TYPE-C的机壳,也没有别的主板在手,所以我们无法测试由INTEL Z790 PCH原生提供的20 Gbps TYPE-C在连接ASM2464PD 40 Gbps 后的表现。
无独有偶,MSI MPG Z790 CARBON MAX 的后置I/O其实是有20 Gbps TYPE-C的,只是那个 TYPE-C 刚好不是常见的方案 (由INTEL Z790 PCH原生提供),而是比较罕见的外部方案 (由 ASMEDIA ASM3242 20 Gbps 控制器提供)。 ASM3242 占用 PCI-E 3.0 X4 (32 Gbps) 作为上行连接,提供 1 个下行的 20 Gbps TYPE-C 接口。 MSI 安排以INTEL Z790 PCH提供PCI-E 3.0 X4通道连接ASM3242,故此我们可以观察由ASMEDIA ASM3242 20 Gbps控制器提供的20 Gbps TYPE-C端口对于ASM2464PD 40 Gbps有什么影响。
在接上 MSMPG Z790 EDGE TI MAX由ASMEDIA ASM3242 20 Gbps提供的后置I/O 20 Gbps TYPE-C后,ASM2464PD 40 Gbps的表现大幅提升至2067 MB/s。 由此可见不同的USB方案对于转接器来说有决定性的影响。

重头戏当然是测试这个MSI USB4 PD100W扩充卡,看看占用PCI-E 4.0 X4 64 Gbps的ASMEDIA ASM4242有多强,可否进一步提升ASMEDIA ASM2464PD 40 Gbps转接器的传输速率。
最终,这个方案达成READ 3670 MB/s、和WRITE 3227 MB/s的成绩,与NVMe SSD直插主板PCI-E 3.0 X4 (32 Gbps)的M.2插槽时的表现非常接近。 虽然光看数据是一点都不快,但这已是全新的领域,在外部转接装置上以往都受限于USB方案的上限(10 Gbps或20 Gbps),这次得益于MSI USB4 PD100W,首次完整释放ASMEDIA ASM2464PD USB4 40 Gbps的潜力。

我们也有偷偷把MSI USB4 PD100W扩充卡插在主板上直连CPU的PCI-EX16插槽上,再把CPU直连的PCI-E X16从原生5.0降为3.0,硬生生把ASMEDIA ASM4242锁死在PCI-E 3.0 X4 (32 Gbps) 而非原生的 PCI-E 4.0 X4 (64 Gbps),结局令人暖心,MSI 已侦测到我们坏坏,直接提示连接错误!

在一轮硬上后,我们最终跑出相对稳定的成绩,如果把ASMEDIA ASM4242 USB4 40 Gbps强行降为PCI-E 3.0 X4 32 Gbps,ASMEDIA ASM2464PD 40 Gbps转接器的传输速率(READ)有所下降,看来PCI-E4.0 X4真的很顶。 在这个配置下电脑变得非常不稳,因为这不是产品的指定使用情况。

总结
我们原打算测试MSI MEG Z790 ACE MAX的INTEL THUNDERBOLT 4 JHL8540 40 Gbps方案VS.MSI USB4 PD100W的表现,但是MSID MEG Z790ACE MAX其实并没有提供USB4 CONNECTOR,所以在主机上无法使用MSI USB4 PD100W扩充卡。 而因为ASMEDIA AT2092工程版没有加入INTEL THUNDERBOLT 4 JHL8540的支持,经测试连 MAXIMUS Z790 DARK HERO的INTELTHUNDERBOLT 4 JHL8540,也是认不出ASMEDIA AT2092工程版上的ASMEDIA ASM2464PD 40 Gbps转接器和上面的NVMe SSD。
VP4300 LITE 4TB PCI-E 4.0 X4 NVMe SSD 加上 ASMEDIA AT2092 工程版的 ASMEDIA ASM2464PD 40 Gbps 转接器,配合扩充卡上的 ASMEDIA ASM4242 和 MSI MPG Z790 CARBON MAX 主板 (指定使用 PCI-E 4.0 X4 插槽),经 CRYSTALDISKMARK 测试,最终跑出 READ 3670 MB/s、WRITE 3227 MB/s 的成绩,基本上约等同顶级 PCI-E 3.0 X4 NVMe SSD 直接插在主板 M.2 插槽上的表现,意味这是目前市场上最强的外部 NVMe M.2 SSD 的表现 (得益于扩充卡)。
同样采用 PCI-E 4.0 X4 作为传输接口的INTEL THUNDERBOLT 5 据INTEL 分享可跑出突破 6000 MB/s 的速率,ASMEDIA ASM4242 的 MSI USB4 PD100W 方案理论上应该不会差太多,只是 ASMEDIA 在 M.2 USB 转接的部份需要再更新 (ASMEDIA ASM2464PD 40 Gbps 转接器)。
PCI-E 4.0 X4真正的实力,可体现在M.2作为USB传输和eGPU的领域上,当年AMD在X570首度引入PCI-E 4.0是2019年,在2023年能真正充份发挥PCI-E 4.0通道的芯片,除了PCH和通道切分芯片和中继器,也就ASM4242,事隔快5年市场才开始接触到PCI-E4.0的真正威力,这一路走来不容易啊。
MSI 为用户带来冠绝板厂的PD 100W功能(一般就60W),就差MEG主板附的TB4 DP-IN转接线,另外MSMPG Z790 CARBON MAX的使用说明都没有扩充卡的相关介绍,要是多送一根USB4 40 Gbps PD 100W的ToL-C线材就完美了。 还有一点,INTEL TB3 TB4 控制器据说在连接非TB/ USB4设备时,USB最高只能认到10 Gbps,而USB4ASMEDIA ASM4242可认到20 Gbps。
所以MSMPG Z790 CARBON MAX后置3个20 Gbps再加1个前置20 Gbps,一块主板用上三大方案(ASM4242、ASM3242、INTEL Z790 PCH)提供共4个至少20 Gbps的TYPE-C连接是什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