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有组装电脑的经验,或是有自己安装过硬盘的经验,那么你对于Windows系统中的格式化对话框应该并不陌生。
格式化的对话框中,包含有多个选项,如文件系统、分配大小等。 但是,或许你会觉得这样的设计,在现代 Windows 版本中看起来有点格格不入。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感觉,这也并不意外。 因为这个用户界面微软已经用了近30年,而且,在30年前当初刚上架的时候,其实只是拿来当成一个临时解决方案。 只是因为这个「临时方案」完美到不需要改变,以致一直沿用至今。

戴夫-普卢默(Dave Plummer)是微软的一名资深员工,曾创造了工作管理员、Windows 立体弹珠台、原生ZIP支持等传奇程序功能。 而最近,他在自己的 X 账户上分享了当初建立「格式化」对话框背后的故事。
「格式化」对话窗口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1994 年,戴夫和其他软件工程师正忙于将数十亿行代码从 Windows 95 移植到 NT。 后者包含了大量的变化。 在某一个周四的下午,他们需要对格式化的对话框的用户界面进行重新设计。
于是,Plummer 拿起一张纸,记下了必要的功能列表,像是文件系统、标签、配置单位大小、压缩、加密、容量… 等等,然后他就启动了 VC++2.0 中的资源编辑器,依照纸上的列表,简单的调整了一下上下顺序,就这么建立了一个垂直的窗口界面。

他也坦言,这样的设计完全称不上「优雅」,因为这是为了在未来「优雅的用户界面」到来之前的权宜方案而已。 只是他自己也没想到,在那个星期四的下午自己随手设计的这个「临时解决方案」,30年过去了,即使是最新的 Windows 11 预览版也仍在沿用,等待着「优雅的用户界面」的到来。
事实上,这三十年来储存设备所用的技术也与他当时设计时不大一样了,因此这个格式化的基本工具,有时真的不大够用。 在他的发文中,就有网友回应表示,像是你没办法修复USBU盘并且重新格式化它,或是无法把MBR格式转换成GPT……

也有网友表示,「这与我想像的Windows是怎么设计出来的方式一模一样。 」

Plummer 则回应:「事实并非如此,大部分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从这样的边缘情况推断产品的其余部分是不公平的,这就是故事的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