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连续四代的演进,AMD EPYC 处理器越来越强大,而且产品线完整,Zen 4 家族就分成了四个不同的子系列。 首发的是EPYC 9004系列标准版(代号Genoa),适合通用计算,Zen 4架构,最多96核192线程。
然后是3D V-Cache堆叠加持的EPYC 9004X系列(代号Genoa-X),针对超高性能计算,原生384 MB加堆叠768 MB,总快取容量最多达1152 MB。
还有继续高能效Zen 4c核心的EPYC 9X74系列代号Bergamo,特别为云原生应用优化,最多128核256线绪。

现在,Zen 4 EPYC 家族终于补齐最后一块拼图:Siena EPYC 8004 系列来了!
EPYC 8004 系列主要面向零售、制造、电信等智能边缘应用,以及云服务、储存等数据中心应用,可以帮助客户打造高能效的差异化平台。
EPYC 8004 系列和 EPYC 9X74 系列一样都采用了特别设计的高能效 Zen 4c 架构,性能与能效更加平衡,系统设计也有相当大的灵活性。

同样是5nm制程下,Zen 4核心加上二级快取的面积为3.84mm²,Zen 4c核心经过精简后加上二级快取只有2.48mm²,缩小了35%。
但是,Zen 4c 核心保留了完全相同的ISA指令集、IPC性能,技术特性完全相同,一二级快取也丝毫没有差异(每核心 64KB / 1MB),只是三级快取缩小了而已(每组 CCD 32MB),因此对于系统和软件应用来说,Zen 4、Zen 4c 是相同的。

EPYC 8004 系列之所以采用完全不同的编号,因为它的规格特性和 EPYC 9004 / 9004X / 9X74 系列还是有相当大的不同的:
封装接口从SP5改为SP6(第四代EPYC唯一接口不同),单双路改为仅支持单路,核心数量从16-128个减为8 -64个(最多4组CCD),DDR5内存通道从12个减半至6个(频率仍然是4800 MHz)且不再支持3DS RDIMM,PCIe 5.0通道从128条减为96条,CXL 1.1+连结通道从64个减为48个。
热设计功耗范围,也从 200 – 400 W 大大降低到了 70 – 225 W。
AVX-512 指令集、SMT 多执行绪技术、Infinity Fabric 交叉通道、Infinity Guard 安全防护等等,则都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
尽管绝对性能不如EPYC 9004系列,但是EPYC 8004系列也有自己的强项,那就是超高的能效比,尤其是极高的单位成本能效。


EPYC 8004 系列型号众多,一共 12 款,因此有必要了解一下编号规则:
第一个数字代表序列,统一为 8 。
第二个数字和EPYC 9004系列一样,代表核心数量:0代表8核心; 1 代表 16 核心 ; 2 代表 24核心 ; 3 代表 32核心 ; 4 代表 48 核心 ; 5 代表 64核心。
第三个数字代表性能等级,1 – 8 数字越大等级越高。
第四个数字代表世代,统一为 4。
可能还有一到两个英文字母后缀,其中 P 代表单路,N 代表面向 NEBS 最佳化,频率和功耗更低,运作温度范围更广,但是 TDP 不能进行调整。

旗舰型号是EPYC 8534P,64核128线程,主频2.3 -3.1GHz,三级快取128MB,默认TDP 200W,可调范围155 -225 W,温度范围0°C至75°C。
EPYC 8534PN频率降至2.0 – 3.1 GHz,默认TDP 175 W,温度范围 -5°C 至85°C。
还有两款48核心、两款32核心、两款24核心、两款16核心、两款8核心,就不一一介绍了,最高频率都在3.0/3.1GHz。


AMD在智能边缘领域有着广泛深入的产品合作与生态,众多OEM厂商和合作伙伴纷纷发布了多款充分利用了EPYC 8004处理器优势的独特系统和解决方案,可在广泛的电力和温度操作范围内满足客户库需求,也可在密集数据中心、城市电信大厦、工厂车间等严苛的物理环境中部署。
比如 Dell 的 PowerEdge C6615,高效的外形设计下,不但有更高的性能,还有更低的 TCO (总体拥有成本),适合扩展型工作负载。
Lenovo 的 ThinkEdge SE455 V3,具备更高能效,可在边缘支持下一代 AI 应用,提供更强大的性能、更高的储存和可扩展性,对于支持大型、高需求的边缘 AI 工作负载十分重要。
Ericsson 的 Cloud RAN 计算加速解决方案,可轻松管理巨大的流量增长,并以更高效、更高性能的方式使用移动网络,超高的核心密度、AVX-512 指令还能处理具有 FDD、TDD 频段的高负荷站点流量。
Supermicro 也推出了基于AMD EPYC 8004 系列处理器的全新边缘平台,以其 H13 系列 WIO 服务器为基础,经过优化可为边缘和电信数据中心提供强大性能和超高能效。


Seina EPYC 8004系列的发表,最终补完了第四代AMD EPYC处理器的阵容,这是EPYC史上第一次有如此完整的产品线。
从通用计算到超高性能计算,从云服务到边缘运算,AMD EPYC 如今在面向各个细分领域都有了针对性的最佳化解决方案,无论是需要极致性能还是极致能效,都能找到最合适的平台,而且每一个系列都有着远超对手的表现。
随着EPYC 8004系列的发布,AMD可以在单路系统上,为客户提供出色的能效,在空间和功耗有限的情况下满足基础设施需求,进一步巩固并扩大了自己的领先地位。
Intel Xeon 也在加速,并且明年首次兵分两路,增加纯小核设计,自然是为了应对 AMD EPYC 的全方位布局。
但很显然,AMD EPYC已经占尽了先机,布局也更加全面深入,而且基于Zen 5架构的下一代「Turin」也正在准备之中,继续有着丰富的产品线,展现出不给对手任何机会的气势。
